English

思想和制度创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生长点

2000-05-03 来源:生活时报 安心 我有话说

质量既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又是高等学校的“生命”和“灵魂”。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始终将财物的保障视为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却忽视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制度的作用。然而,在社会转型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正悄然演变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的增长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拓展和转变高等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思想观念,就等于扩大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逻辑上讲,教育思想是影响决策的主要潜在因素,不同的教育思想导致不同的决策。成熟、先进的思想产生成熟、适宜的决策,从而引导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不成熟、落后的观念产生失误的决策,只会将学校引入发展的误区。所以,教育思想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导航器,对保障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建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思想的更新和转变须先行。

目前,我国高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现有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导致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及扩大的根源均作了大量的分析和说明,即一般都从要素禀赋、区位差异等角度解读这种差异的成因。应该说这些分析和说明不无道理。但是,都忽略了管理制度因素在校际质量差异中的内生性地位和作用,未能揭示出校际发展中管理制度差异是导致质量落差产生并逐渐拉大的深层次原因。

自实施了“211”工程以来,高校发展中校际特征尤为明显,尽管从全国的整体角度看,具有相同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如宪法、教育法、高教法乃至政治制度等,但各校均有自己特殊的制度环境、特定的学术传统、校风校纪、价值观念、伦理规范等,造成各校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不尽相同,校际管理制度以及制度变迁的起点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又由于制度变迁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特征,即所谓“历史在起作用”,换言之,现在的,以及面向未来的选择取决于过去已经作出的选择,这样,校际的管理制度因素也就影响到各校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实际上,虽然学术声誉,师资队伍、校风等系许多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但管理制度无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质量保障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如果在制度变迁中,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从而使质量保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制度变迁选择了错误的路径,在路径依赖性作用下,使制度变迁走向恶性循环,最终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质量管理状态之中,这样,校际教育质量差异也就因为管理制度变迁差异而凸显出来。

管理学认为,管理制度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些制约,它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长期以来,教育学家们主要是通过各种人力和非人力资源投入的变化来说明高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变化,将管理制度排除在质量的保持和提高之外,没有将管理制度作为透视校际教育质量差异的重大原因。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提供一个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对教育质量提高的纯投入诠释肯定是残缺的和无说服力的。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高教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